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安排
一、2024年工作情况
一年来,市发展改革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围绕抓好经济调度、投资项目、产业发展、改革攻坚和扩大开放、绿色低碳转型、粮食能源安全和民生保障等主要职能,主动作为、履职尽责,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经济和投资预期目标圆满完成。累计向市领导报送监测周报46期、向国家发改委报送12期月报,推动解决6项企业反映问题,出台推动三批次60条稳增长政策措施。主发布或参与11场高质量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推出“绿色发展会客厅”特色宣传栏目,唱响经济光明论。出台促进民间投资20条措施、政府投资资本金注入办法,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双算”和资产登记长效机制,举办3批次新开工项目集中启动活动,新开工项目717个、总投资超6900亿元。推动深中通道建成通车,西丽枢纽及轨道五期9条线路全部开工,10个纳入国家“十四五”(102项)重大工程项目进展顺利,84个省重大项目、897个市重大项目全年分别完成投资1200亿元、4000亿元,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获批各类政策性资金1203亿元,其中专项债751亿元、中央预算内资金155亿元,均创历史新高。制定促进消费和投资良性循环24条,69.2亿元“两重”“两新”超长期特别国债全部使用完毕,带动消费超660亿元。推动小漠港疏港铁路纳入国家铁路专用线重点项目清单,省发改委组建深珠通道前期研究专班。全年GDP增长5.8%,投资迈上万亿元新台阶。
(二)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成效显著。推动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设施投入运行,自由电子激光、国家超算深圳中心二期加快建设。方正微半导体等项目实现投产,集成电路在建制造类项目全年完成投资近千亿元,晶圆产能近20万片/月,较2023年实现翻倍增长,全年产业规模达2564亿元、增长26.8%。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办公室组建,成立以来新注册药械企业175家、注册资本19.1亿元,4款三类创新医疗器械、4款创新药国内获批上市,翰宇药业减肥注射液获美国FDA上市批准,全年医药产业规模达550亿元。鹏城云脑Ⅲ纳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序列并获可研批复,已建成和在建算力规模达62EFLOPS,位居全国前三。发布低空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方案,累计建成低空起降设施443个、5G-A设施4856个。支撑全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筹备,出台专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方案,梳理形成237家平台企业清单,建立高成长性企业发现和培育壮大机制。成功举办“湾芯展”等行业展会,及新能源、医药和医疗器械等招商推介会,推动厦门建发等13个亿元以上项目落地,注册资本143.5亿元。
(三)重点领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稳步推进。放宽市场准入24条措施经验做法获全国推广。促进全国民营经济现场会在深举行,举办6场服务民企拓展海外市场专项行动,达成合作意向超60家次。获批开展专项债自主审核试点。完成管道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改革水务工程投资模式。连续3年获省营商环境评价第一档首位,1项经验入选2024年国务院办公厅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督查30项典型经验做法。4家深圳企业纳入国家世界一流企业培育库,数量居全国城市第一。出台河套深圳园区与光明科学城联动工作方案,推动“一号通道”港牌车出入境审批省级事权下放,5项与港澳规则机制衔接案例在全省推广。沙头角口岸重建获国务院批复,港深西部铁路项目与港方达成共识,4个大湾区建设项目获批中央预算内投资2.4亿元,居大湾区内地九市第一。积极服务企业国际化布局,全年境外投资备案项目数1134个、中方投资额118.5亿美元,分别增长19%、9%。加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经贸合作,梳理80个深企参与“一带一路”典型案例。
(四)绿色发展和粮食能源保障取得实效。发布数字能源先锋城市规划和电力充储放一张网2.0,推动出台6项超充地方标准,累计建成投用超充站1030座、充电桩超42万个、光储超充车网互动示范站100座、V2G车网互动站151座,在全球率先实现超充站、充电枪数量超过加油站和加油枪。建成光明燃机电厂等电源项目,新增装机容量超371万千瓦。虚拟电厂管理平台3.0实时可调负荷达84万千瓦,最大可削减2.8%尖峰负荷。建成西部粮食储备库、宝安粮库二期,粮食储备规模可满足全市8个月消费需求。完成23个教育项目、11个医疗卫生项目审批,成功纳入国家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试点城市。获批“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项目79个、总投资659亿元,列入国家第一批建设城市名单。
二、2025年工作安排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市发改委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发改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对发改工作的要求,全力以赴稳经济、抓项目、筹资金、促转型、惠民生,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一)抓好经济运行分析调度。持续做好经济运行监测分析,谋划推出一批增量政策,全力冲刺GDP4万亿目标。加强服务业统筹调度,紧盯“1+N+X”政策体系落实,抓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细分领域发展。研究出台一致性评估工作方案,做好经济政策、非经济性政策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建立完善世界一流企业、高成长企业培育发展机制,争取10家企业纳入省一流企业培育范围。
(二)抓好扩大投资提振消费。组织开展三批次以上项目集中开工,抓好在建项目攻坚,确保投资规模保持在万亿以上、增长8%。加快建设香蜜湖新金融中心等重点区域,完成重点片区投资3800亿元以上。积极争取更多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政策性资金,稳妥有序做好专项债地方自审自发试点工作,完成专项债发行使用1000亿元。组织开展“两新”超长期特别国债申报工作,做好5G手机等以旧换新扩围。
(三)抓好重点产业创新发展。推动深汕高端电子化学品园开园,持续提升方正微、华润微、中芯国际等项目产能,晶圆制造产能达40万片/月。培育引进50个以上创新药在研管线,推动20款创新药获批临床试验许可,建设3家以上药械CRO/CDMO平台。全面点亮超算二期,基本建成鹏城云脑Ⅲ,有序推进自由电子激光、特殊环境材料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投用三维多物理场耦合风洞设施先导装置,提前完成1200个低空起降点、8000个5G-A基站、500座通感基站建设。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和平台经济。优化总部企业支持办法,完成40个总部经济集聚区建设方案编制。出台平台经济领军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支持200家以上平台企业做大做强。
(四)抓好重点改革任务落地。加速落地市委部署的我委牵头的61条改革任务,落实好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任务。加快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推动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深圳)挂牌运营,全面落地放宽市场准入24条措施。推动出台深圳民营经济促进条例,持续向民间资本推介优质项目,举办助力民企拓展海外市场服务供需对接活动5场以上、达成合作意向超100家次。出台实施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做好2025年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迎评。依法依规完成自来水价格调整,完成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等收费定价,探索开展污水收集处理收费试点。
(五)抓好高水平对外合作。全力做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年度考核迎检,确保取得最好成绩。加快推动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立法,推动出台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海关监管办法、货物分线管理有关税收政策,争取一批与河套相关的省级行政事权下放。加快推动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力争深圳都市圈纳入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扩大新型储能等优势产品和服务出口。
(六)抓好综合统筹和综合平衡。加快建设西坑粮库、深汕粮库(一期)。开工建设500千伏深汕至现代(屹百)线路工程、藏东南至粤港澳大湾区±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深圳段,加快东莞立沙岛—深圳宝安机场输油管线、南海天然气登陆深圳等项目前期工作。新建充电桩5万个、新建改造综合能源补给站15座。统筹开展碳排放统计核算及标准计量认证体系建设,将碳排放评价纳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编制年度碳预算,探索建立区域碳预算目标分解、重点行业领域监测管控、碳市场支撑企业碳管理的多层次碳预算管理制度。高质量推进“十五五”规划编制,做好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项目前瞻谋划储备,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规划“大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