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要点
一、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不折不扣抓落实、苦干实干拼命干,全力以赴推动2023年发展改革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机关党建工作扎实推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市委七届七次全会部署要求,委党组开展“第一议题”学习39次,形成贯彻举措131项。做好巡视巡察问题整改,建立纵向覆盖、横向联通的专项资金监管小组机制。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向宣传部门报送经济领域动态信息近200条。牢牢把握主题教育总要求,高质量开展7期读书班,6项调研成果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表扬,组织超300人次赴生产一线实践锻炼,146个企业反映问题有效解决,战新产业培育、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二)牢记使命勇担当,落实国家战略进展不断。纵深推进“双区”建设,推动前海新一轮总体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复同意,积极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推动出台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国务院印发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出台我市实施方案和三年任务清单。自由电子激光、特殊环境材料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获批开工。出台深圳碳达峰实施方案,获批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试点城市,成功举办第六届亚太能源监管论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签署印尼新首都规划合作谅解备忘录。
(三)胸怀大局谋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成色足。出台阶段性稳经济“15条”、促消费“21条”、降低制造业成本“20条”等政策,全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建立市领导服务60个大项目机制,推动轨道五期规划获批,规划线路数量、里程及投资均创历史新高。顺利开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及专项规划中期评估。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率先出台电化学储能“20条”政策,推动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获批建设,EDA软件国产化取得阶段性成果,成功举办首届国际数字能源展、国际高性能医疗器械展、国际生物医药产业活动周。出台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获批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出台总部经济集聚区布局规划及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新增总部企业50家、累计达356家。
(四)敢于攻坚促改革,助企惠民见实效。推动出台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三个工作方案,圆满完成国务院全国统一大市场督查。放宽市场准入24条特别措施加快落地,出台数据交易、数据产权登记等管理办法。出台深圳民营经济“20”条,统筹做好市领导挂点服务企业工作,累计解决企业诉求841个、满意率99.8%。制定深圳优势企业产品出海推介清单,助力企业拓市场。全力保障能源安全稳定,成功争取汕尾红海湾200万千瓦海上风电登陆深汕,实施308个城中村供用电安全整治。全面铺开世界一流超充之城建设,制定超充地方标准6项,建成超充站150座,投运全球首个电力充储放一张网。出台“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推动出台居民生活用水电燃气价格管理若干规定。
二、真抓实干、埋头苦干,高质量抓好2024年发展改革工作,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一)狠抓机关党建优作风。不折不扣抓好“第一议题”学习和中心组理论学习,出台“三会一课”指引,建立政治要件闭环落实台账。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高质量发展宣传报道。实施“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围绕前沿科技等开展全员轮训。严肃监督执纪问责,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依规依纪处置信访举报件和问题线索。
(二)狠抓经济调度强实力。抓实抓细经济运行调度,加强稳增长政策谋划、储备和实施。促进投资提质增效,引导资金更多投向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等领域,加大保障性住房、“平急两用”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推进力度。积极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出台促进民间投资若干措施,加大特别国债申请。谋划推出一揽子激发消费潜能措施,巩固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
(三)狠抓产业发展提能级。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统筹,积极衔接国家产业规划布局,构建“20+8”产业集群生态体系,引导各区差异化布局、特色化发展,加快培育数字经济、低空经济、绿色经济、平台经济等新质生产力,推动设立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抢抓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机遇,推动智能算力集群设施建设,构建国产人工智能芯片应用生态。促进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加快全链条技术攻关、全品类晶圆制造,办好第21届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出台支持创新药品与医疗器械应用推广若干措施,加快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大力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出台推动专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高水平建设40个总部经济集聚区。
(四)狠抓招商企服增后劲。“心诚+行程”面向全国全球招商引资,高质量举办专场招商会。全力保障重点招引项目落地,推动壳牌集团新能源业务运营中心、德方纳米深汕等项目加快建设。推动骨干企业服务扩面提质,印发2024年市领导挂点服务骨干企业工作方案。深入实施“我帮企业找市场”“我帮企业找场景”行动,举办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和绿色低碳环保等领域供需对接会。
(五)狠抓改革开放添活力。出台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2024年重点任务清单。全面落实深圳民营经济“20条”,制定向民间资本推介的重大项目清单。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各项部署,加快放宽市场准入24条特别措施全面落地,推动数据要素、金融保险、产业标准等方面放宽市场准入事项取得突破。积极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规划布局加快重大合作平台建设。
(六)狠抓创新平台赋动能。全力全速推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推动分线管理、财税优惠、科研资金跨境等政策落地。高标准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建设鹏城云脑Ⅲ、自由电子激光、国家超算二期、特殊环境材料等设施。加快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市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
(七)狠抓绿色发展促转型。出台碳达峰试点实施方案和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试点方案,试点实施全过程碳预算管理。实施绿色低碳产业支持政策,提高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能级。启动绿电资源倍增计划,推进绿电绿证服务中心建设,上线运行“绿电历”平台。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超充之城,年底力争公用超充站达1000座。加快建设天然气贸易枢纽城市,全年天然气贸易规模达200亿立方米、国际航行船舶保税LNG加注量5万立方米。
(八)狠抓社会事业惠民生。加快“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落地。优化教育医疗文体资源供给,加快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深圳大学直属口腔医院、市第四人民医院、深圳理工大学、深圳博物馆新馆、深圳歌剧院等项目建设。
(九)狠抓统筹发展与安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深入推进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加大关键零部件和产品储备力度。提升粮食安全保障水平,落实省下达粮油增储任务,建成宝安粮库二期、西部粮库。增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开工建设红海湾海上风电项目,全年新增清洁能源装机200万千瓦。
(十)狠抓规划与项目谋划。启动“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都市圈建设等领域谋划一批“十五五”重大战略性项目,争取纳入国家和省相关规划。加强重大项目预研,积极谋划推进广深第二高铁等对外战略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