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综合服务平台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其他专题专栏 > 深圳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综合服务平台 > 新闻动态 > 要素支持

深圳多项指标名列前茅——《2025年中国人才友好型城市研究报告》发布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5-09-23
人工智能朗读:

  2025年9月19日,《2025年中国人才友好型城市研究报告》在武汉发布。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苏州、南京、武汉、成都、天津等城市入选了“人才友好型城市”。

  深圳在

  “生活品质友好度”、“科技创新效率”等

  指标上位列全国第一

  在“城市人才友好度(总指数)”

  “城市人才发展生态指数”

  “城市吸引力指数”、“科技创新总量”等

  指标上仅次于北京、上海

  位列全国第三

  

  

  “人才友好型城市研究报告”由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发起并完成,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智能分会提供技术支持。报告依托大数据与AI技术,对互联网求职搜索、招聘市场及社会现状数据进行深入挖掘与分析,构建起一套创新、科学且全面的人才友好型城市量化评估指数体系,对我国城市的人才友好度展开了系统性的综合评估。

  2024年,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发布的《2024年人才友好型城市研究报告》以大数据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量化评估体系,着眼于城市人才吸引力和城市人才发展生态两个方向,为深入理解和衡量城市的人才友好度提供了全新视角。2025年,在科技创新已成为当今时代推动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的背景下,研究会根据科技创新和人才的强关联性,在延续过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与创新。《2025年人才友好型城市研究报告》在指标体系上新增“科技产业创新指数”,力求为我国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提供更具前瞻性、科学性与实用性的参考。

  今年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城市人才发展格局呈现持续优化的积极态势,不同能级、不同区域的城市正依据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探索各具特色的人才发展路径。头部城市引领作用显著,新兴城市活力迸发,区域协同效应日益增强。但同时,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人才对美好工作生活的期待日益多元,这对城市如何进一步提升精细化、人性化的人才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的课题。

  “报告不再仅仅衡量一个城市现有人才的数量与结构,更将深入评估其培育未来人才、催生颠覆性创新、赋能人才实现科技突破的深厚潜力。报告关注的是,城市是否具备了让天才想法破土而出的沃土,是否构建了链接实验室与市场、科学家与企业的桥梁,是否形成了支持冒险、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会长欧晓理说。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