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当前全球的经贸形势面临着高度不确定性,但挑战中也孕育着机遇。数据显示,今年4月,深圳市进出口规模居全国内地城市首位。其中,民营企业的表现格外亮眼。深圳龙岗区的一家电助力自行车企业,从10平方米的创业小屋起步,如今已将“中国制造”出口到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见证了一条从“熬”到“闯”的坚实出海路。 电助力自行车 从十平方米小屋骑向全球 记者来到这家企业位于深圳龙岗区的新生产车间。车间里明亮整洁,两位来自荷兰的客商正在认真观摩装配流程。让记者意外的是,他们并不是首次采购。 原来,两位荷兰客商是企业在欧洲的最大经销商之一。每年在荷兰的出货量有6000—8000台。这次专程来深圳,除了补货,还想扩大合作,再多开几家线下经销店。 荷兰客商 汤姆•范迪伦:我们不仅关注产品品质,还想考察他们的装配流程、员工待遇以及生产线的建设,因为这些因素至关重要,往往直接反映出产品的价值与品控水准。相比市场上其他竞争对手,我认为他们的产品更为出色。从长远来看,这家公司不仅能持续生存,更将实现增长。 这份认可背后,是企业十年磨一剑的坚持。副总经理邬翔至今还记得创业之初的模样。 深圳市英格威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邬翔:2014年创办应该是非常简陋,当时办公室只有10平方米左右。 那时的中国市场,电助力自行车还鲜有人知,但年轻的创始人却敏锐看到了短途绿色出行的趋势。靠质量和响应速度,企业逐步站稳国内市场。但国内市场的逐步饱和和产品同质化,让企业不得不寻找新的突破口。出海,成为战略转折点。 邬翔:首先想到的是美国,它对于电动助力车是比较风靡的,他们对于户外运动的需求是比较大的。 然而,出海第一步,就遭遇严峻挑战。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爆发,企业大量货物滞留港口,账面资金几乎见底,当时美国对电动自行车加征的25%的关税,压得企业几乎喘不过气。 邬翔:最后实在也是没有办法,我们是硬扛着交了这25%的关税,直接就造成损失。 不仅没挣到钱,连成本都没收回来,但这次危机,却让企业下定决心不再依赖单一市场,而是全面布局全球。 邬翔:我们在2018年的时候就开始布局欧洲、东南亚、日本等。 可不同的国家,法规标准、文化偏好和消费习惯都不一样,之前在美国受欢迎的产品,在其他国家未必适用。从市场调研、产品设计,到组装加工、物流运输,光筹备期就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 邬翔:它在短期内是没有直接的产出的,公司的利润肯定是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但是我们还是从长期来做考虑,所以也是硬扛着走过了那一段过渡期。 总台央视记者 王莉:我骑的就是企业出口到欧洲的一款车型,和我们认知中的电动自行车不一样,这款车的车把上没有油门,不会一转把就加油。因为这款车是专门针对欧洲的法规标准进行的设计,在欧洲,大部分国家是不允许电动车带油门的,电助力就是靠脚镫子,只要我一蹬,马上就能感到强劲的动力。 如今,企业已获得超100项核心专利技术,覆盖动力系统、智能控制、整车结构等关键领域,出口覆盖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前4个月,销量同比增长70.4%。企业在欧美设立的8个海外仓,也大幅缩短了交付时间、降低物流成本。 半路出家的3D打印企业“出海”记 3D打印技术正在加速融入制造业、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甚至走进寻常百姓家,成为个性化定制与创意实现的重要工具。在深圳,有一家“半路出家”的3D打印企业,几年前还在摸索转型方向,如今却凭借精准的市场判断、差异化的技术路径成功突围海外市场。 走进位于深圳的一家3D打印设备企业,琳琅满目的展示品映入眼帘,从收纳蘑菇罐,到桌椅、支架,都是员工用公司打印机亲手“打印”出来的作品。 深圳市智能派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陈波:这个就是所有的3D打印机设备厂商一定会在他的公司前台门头摆的。这款机器今年3月份在海外发布,然后就直接爆单了,导致现在5月份了,我们还没交完海外的订单。 陈波告诉记者,如今的成绩,离不开2017年的一次艰难的抉择。当时企业面临转型关口,创始团队经过8个月市场调研,最终选择了出口增长率可观的消费级3D打印机。 陈波:我们切入做消费级3D打印机,是另辟蹊径,选择了精度更高、技术开发难度也更高的光固化的3D打印机作为市场的突破口。 2019年,第一批光固化打印机成功出海,凭借高性价比迅速在海外圈粉,成为当年该类产品销量最好的机型。 陈波:最先的布局的是北美市场,然后延伸到欧洲市场,再然后是扩展到了日本、澳大利亚这些市场,目前已经布局全球超过差不多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助力企业出口,深圳海关主动帮助企业,为企业“量身定制”出海服务方案。 深圳海关所属观澜海关企业认证科科长 程思:帮助企业准确把握当地市场规则,及时调整生产策略。 今年1月份,企业开始自主报关,目前通关效率提升40%,预计全年可节省外包费用超百万元。 陈波: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税摩擦,我们基本上是克服了,甚至其实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的用户还跟我们联系,说主动愿意去承担部分的关税负担,让我们不要停止发货,当然这里潜藏着另外一个信息,就算我们涨价了,海外的很多地区他们也找不到替代品来替代我们中国制造的产品。 他们的底气来自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每2分钟就能组装一台3D打印机,单日最高产能接近12000台,从零部件到成品实现全程自主管控。如今,平均年龄27岁的千人团队,已拥有超过100项核心专利,涵盖动力系统、智能控制、整机结构等关键领域。 陈波:我们认为还是产品为王,所以要加大产品研发的投入,让产品力说话。深圳就是整个消费级3D打印机的最前沿、产业的最大集群。扎根中国制造,我们在全球依然是无可匹敌的存在。 她从卖水到掌舵 深圳民企如何走向全球? 在深圳,有这样一位女企业家,她叫袁兰兰,出身湖南湘西大山,6岁就靠挑水卖水贴补家用,在希望工程的支持下完成了学业。一路走来,如今已经是执掌3家专精特新企业的行业领军者。她有怎样的创业历程?如何带领民营企业走向全球,来看她的故事。 夜幕降临,在深圳一处试飞场地,一块巨型透明“飞天屏”正缓缓升空。这块刚刚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的科技产品就来自袁兰兰的企业。 这次试飞刚结束,一位在现场观看的外国客商就下了单。 伊拉克客商 穆斯塔法:太棒了!这绝对是全新产品。我们非常清楚,通常所有中国科技企业都是最新技术的开拓者。作为一家伊拉克的营销公司,我此次专程前来寻找最前沿的营销及广告工具。他们为我展示了这款新产品,我对它非常满意,决定采购一批并推荐给我所有的本地及国际企业客户。 墨西哥客商 埃米利奥:我从未见过这样优质的产品,虽然美国、墨西哥和加拿大也拥有先进技术,但这款“飞天屏”的尺寸规格、网状结构以及成像质量完全属于另一个层级。如果我们能将其推广到世界其他地区,应用于大型活动,这将会开创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 为了这块屏幕能飞上天、清晰显示,袁兰兰带领团队尝试了378种材料配比、完成216次结构优化,最终从蝴蝶翅膀的微观结构中获得灵感,研发出仿生透光膜。“膜”,就是她企业的核心所在。 深圳御光新材料有限公司总裁 袁兰兰:它是一个玻璃,同时它又是一个显示屏,而且还可以互动,同时它又是一个自带隐私的窗帘。你看现在就变透明了,这个技术其实就是在原有的玻璃上贴一个0.38毫米的膜。 从湘西挑水的女孩,到深圳的企业掌舵人,袁兰兰的故事,起点并不高。小时候家境贫寒,是希望工程资助她走出大山的。 袁兰兰:我舅舅说深圳这个地方九几年都已经是灯火通明,有好多年轻人都在这来实现自己的梦想,他那时候跟我们说要努力读书,然后就开始跟我们那个村里面以前学俄罗斯语的老师学英语。 第一家公司创办时,没有品牌、没有设备甚至没有完整的供应链,但袁兰兰靠着几乎全年无休的响应速度赢得了客户。 目前,袁兰兰一共创办了3家专精特新企业,掌握100多项核心专利,产品远销89个国家和地区。她告诉记者,虽然国外市场门槛高、规则复杂,但她相信,只要产品优质、技术过硬、服务到位,就一定能打开局面。 袁兰兰:我们第一个季度我们出口额同比翻了4倍。我们不仅仅是有客户,更多的是有真正的战略合作伙伴,大家其实会觉得做这样一番事业是很有使命感,很有成就感的。
4月27日,全球最大汽车运输船“BYD SHENZHEN”号在江苏太仓装载超7000台比亚迪新能源车开启首次远洋航行驶往巴西。这是比亚迪国际化战略进程中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BYD SHENZHEN”号。(比亚迪供图) 4月22日,“BYD SHENZHEN”号在江苏仪征成功举行了交付仪式。比亚迪集团副总裁李巍出席仪式并为新船正式命名。仪式上的砍缆环节象征着“BYD SHENZHEN”号开启新航程,也标志着比亚迪全球化部署开启新纪元。“BYD SHENZHEN”号由比亚迪自主运营,是比亚迪布局全球市场、完善国际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比亚迪运营的第四艘专业汽车运输船。该船拥有9200个标准装载车位,相当于一次能把停满20个足球场的汽车运到全球各地,进一步提升新能源车的全球运输效率。 此次“BYD SHENZHEN”号首航的目的地为巴西,彰显了比亚迪对推动巴西可持续发展的坚定决心,进一步巩固了比亚迪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先地位。
如果你走在非洲各地的街头巷尾,会发现TECNO手机的广告随处可见,它来自中国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国际数据公司统计显示,2023年传音公司旗下手机超越苹果、三星等国际一线品牌,在非洲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第一,占市场份额逾40%。不仅仅是手机,储能发电机、光纤电缆设备、精密医疗器械等“深圳制造”正以其独特的魅力,为当地民众带来前所未有的生活体验和优质服务。深圳拥有资金、技术和绿色低碳发展经验优势,随着非洲城市化进程加速,制造业方兴未艾,深圳与非洲合作新领域不断拓展,释放出更大合作潜能。 据深圳海关统计,2000-2023年,深圳对非洲进出口额由42.3亿元增长至894.2亿元,年均增长14.2%,高于同期深圳整体货物贸易年均增速5.2个百分点。今年前7个月,深圳市对非洲进出口641.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34%,占同期全国对非洲进出口总值的5.4%,排名内地城市第四位。 助推非洲绿色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深圳民营企业出口非洲呈高速增长态势。前7个月,深圳民营企业对非洲进出口547.4亿元,增长45%,增速快于整体11个百分点。数据背后,既有民企积极拓展新兴市场、深耕非洲市场的决心,也因为非洲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深企比亚迪携手当地合作伙伴开设东非第一家比亚迪电动汽车经销店。不久前,比亚迪南非分公司与南非巴士运营商金箭公司签订120辆电动大巴订单合作协议,首批大巴计划在明年年底前完成全部交付。事实上,随着全球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变,非洲国家也开始加速推动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深圳的民营企业正抓住千载难逢的中非合作新机遇,不断以技术创新拓展非洲市场,助推非洲绿色可持续发展。作为新能源汽车和电池领域领军企业,比亚迪对非出口额涨势喜人。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关务部经理刘锋介绍,今年新增对突尼斯、卢旺达等7个国家出口,比亚迪在满足非洲人民对绿色出行需求的同时,还积极推动当地就业,培养技术人才,支持非洲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深圳制造”机电产品畅销非洲 得益于紧跟非洲市场需求和技术领先,在非洲各大城市的市场上,深圳生产的机电产品受到热捧。前7个月,深圳对非洲出口机电产品340.5亿元,增长5.4%,占同期深圳对非洲出口总值的57.1%。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手机分别出口26.4亿元、18.2亿元,分别增长28.1%、87.8%;出口汽车3亿元,增长3.4倍。 非洲不少国家因工业基础薄弱比较缺电,但太阳能十分丰富,经过多次研发,深圳市艾尼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出针这些国家的新型储能电扇等产品。这些产品最初在非洲七八个国家销售,现在已逐步拓展到尼日利亚、加纳、坦桑尼亚等20多个国家。该公司总经理赵喜平表示,“非洲国家天气炎热,对电扇需求很大,我们的产品质量过硬,客户很认可深圳电子产品,还能根据对方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特别受当地人欢迎。今年以来,公司研发出更多新产品,截至目前销售风扇44万台左右,同比增加22%。” 传音手机之所以能在非洲傲视群雄,占据市场份额首位,也是其早早在非洲布局,通过一系列本地化创新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传音控股相关负责人表示,技术创新是该公司的核心战略,近年来针对非洲市场加码技术投入,公司在非洲设立全资子公司和大型生产制造中心,以更好开展本地化业务,满足非洲市场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 深圳对非“朋友圈”持续扩容 20多年来,随着中非经贸往来的密切深入,深圳与非洲国家的“朋友圈”持续扩容。数据显示,前7个月深圳对多数非洲主要贸易伙伴快速增长,非洲前3大贸易伙伴中,深圳对埃及、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进出口额分别达到68.5亿元、51.4亿元、40.6亿元,分别增长112.6%、12.8%、76.7%。 作为一家有20年消防安防报警器的专业制造商,海曼科技拥有245项专利,企业市场部负责人张瑶介绍:“非洲是一片广阔的市场,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我们针对非洲用户需求设计相应的智能烟雾报警器、一氧化碳警报器等产品,深受客户的喜爱。今年1-7月,我们对非洲出口近4.5亿元,销售额呈指数级增长。” 今年1月,深圳开通国内首条非洲航线,将进一步促进中非两国在经贸、旅游、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该航线开通后,深圳机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客运通航点增加至23个,洲际客运航线增加至14条。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深圳与非洲各国的合作不断拓展,越来越多的深圳企业纷纷落子非洲国家和地区,从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到丰富的消费商业布局拓展,从能源、交通等传统领域,再到大数据、卫星导航等前沿领域,对非经贸合作正在持续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