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 《2025中国微短剧产业综合实力城市》 正式发布! 深圳凭借微短剧产业强劲实力 高居出海实力城市榜第2名! 综合实力城市榜第4名! 据悉,DataEye剧查查《2025中国微短剧产业综合实力城市》榜单,由DataEye研究院基于2025年1-9月中国内地城市的国内微短剧产值(平台+制作维度)、海外微短剧产值、“微短剧+”文旅、微短剧拍摄基地、微短剧政策扶持、微短剧科创、“微短剧+”城市国内传播共七大维度,综合评出,可以全面衡量中国内地城市微短剧综合实力、生态特征。 除了上述提及的“综合实力城市”和“出海实力城市”榜单,此次DataEye剧查查还发布了,《2025中国微短剧制作实力城市》和《2025中国微短剧传播实力城市》两个榜单。其中郑州、西安并列制作实力城市榜单第一;郑州、北京、武汉则分列传播实力城市榜单前三名。 科技赋能优势突出 深圳微短剧产业有高分Buff 深圳市微短剧产业聚集了腾讯、华为、山海、枫叶互动、百川等头部企业布局。其中又以出海企业表现尤为突出,包括枫叶互动、山海、无限进制、九州文化、点众、雷霆信息、哆咪网络等,成就一大加分项。 同时,深圳的科创优势在微短剧、漫剧的科技赋能、发行营销方面表现突出,成为另一加分项。今年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深圳共创的短剧集《奇迹》将播出,同时,聚集80+微短剧明星的第二届DataEye剧查查之夜将在12月于深圳盛大举办,深圳有望在微短剧+城市国内传播维度获取更高分数。 头部APP扎堆布局 深圳成为微短剧“出海之都” 据业内估算,目前海外短剧市场每年规模的中位数约为360亿美元,这个赛道还有广阔的增量空间。深圳市凭借近年来对于科技发展的重视以及微短剧相关政策的扶持,逐渐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短剧出海旗舰样板。 2024年8月,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发布《关于促进网络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支持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优秀剧本创作、鼓励来深取景拍摄等12个方面,全方位支持微短剧产业发展,着力将深圳打造成为华南地区微短剧产业发展高地和出海基地。 2025年7月,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印发《深圳市微短剧产业发展扶持计划操作规程》,助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影视产业高地。据悉,该规程聚焦微短剧产业全链条关键环节,扶持方向涵盖剧本创作、拍摄制作、发行播映、技术研发、产业集聚等八大类,单部微短剧最高资助可达300万元。 2025年2月,深圳微短剧产业联盟成立,标志着深圳短剧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深圳拥有全国TOP级的、完整的微短剧出海产业链,其中包含以腾讯、华为、枫叶互动、山海星辰、慧动创想、迅雷、宜搜科技、雷霆信息、掌阅动漫、大视界、沅禾影业为核心的超两百家微短剧相关产业。 众多微短剧出海头部APP如ReelShort(枫叶互动)、ShortMax(九州文化)、StardustTV(山海星辰)、DreameShort(无限进制)都在深圳布局,为深圳微短剧的出海提供了坚实的内容及平台基础,而以腾讯、字节跳动、慧动创想、东信时代、优优互联、前海像样等为首的一批流量经营、科技数据公司为内容及平台提供了扎实的流量及配套服务支持,助力深圳市成为除北京外全国第二大微短剧出海产业中心城市。 以CMS(枫叶互动)于2022年推出的ReelShort为例,作为最早瞄准海外市场的短剧平台,ReelShort在美国的用户下载量一度超越Tik Tok。去年,ReelShort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100大最具影响力企业”。今年1月,ReelShort预估流水已超3亿元,其中67%来自美国市场。 ReelShort海外热播剧《亿万富翁丈夫的双重生活》(The Double Life of My Billionaire Husband)。 作为扎根深圳的文化企业代表,深圳坪山世道文化数字产业基地、世道文化产业董事长张珈铭曾提到,深圳利用区位优势,瞄准“出海”新蓝海。他认为,深圳作为大湾区核心引擎,拥有先行示范区的独特优势——丰富的外籍演员资源和面向海外市场的“出海”便利性。 微短剧《股神》在深圳坪山影视城实景拍摄现场。 聚焦三大路径 深圳全力发力微短剧出海 其一,深圳加速AI+短剧发展:在AI内容创作方面助力微短剧、漫剧降本增效,推动微短剧出海。 其二,打造产业聚集区:立足于科技赋能文化出海,综合考虑产业发展基础、空间规划布局、政策扶持优势、服务保障水平、示范带动效应等因素,选择科技研发能力强、出海服务健全的现有园区建设微短剧出海基地。 其三,建设国家级微短剧出海平台:整合云上短片节、出海服务、AI技术平台、影视协拍、版权交易、线上园区、政务服务、虚拟资产、线上培训等版块资源,提供“一站式”微短剧产业服务。 微短剧市场发展如火如荼 而微短剧出海更是成为 全球文化贸易的新增长点 站在2025年的节点回望 深圳微短剧产业 已从“出海探索者”蜕变为 “全球领航者” 未来 深圳将继续利用 政策、科技、区位三重优势 引领微短剧出海迈向高质量阶段 进一步巩固“出海之都”地位 打造微短剧出海的城市标杆!
深圳新闻网2025年10月17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慕冰通讯员 罗杭陈聪)昨日,记者从深圳海关获悉,今年前三季度,深圳出口自行车7.7亿元,同比增长34.5%。其中,深圳出口自行车至欧盟0.2亿元,同比增长61%。 随着欧洲自行车赛事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欧盟地区市场对包括山地、公路及电动自行车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今年以来,深圳进一步成为欧盟地区进口自行车的主要产地。 “我们自主研发的全碳纱一体化成型技术,能让碳纤维结构件一次成型,生产出的车架仅重560克,轻量优势直逼国际顶级水准!”喜德盛关务负责人韩西草告诉记者,靠着持续的研发投入,喜德盛的碳纤维车架技术和智能骑行系统双双跻身全球领先行列,让“深圳造”在国际高端自行车市场站稳脚跟。 为了让这些高品质自行车能“畅骑全球”,深圳海关应用智能审单、自助打印等便企措施,实现规范申报的原产地证书全天候即报即审,企业办理时长压缩约80%。今年1—9月,西沥海关已为喜德盛办理超527份原产地证。价值6.18亿元的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等货物携带着这份海外“通行证”,远赴中国台湾、柬埔寨、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实实在在为企业出海“减负提速”。
前8个月,深圳对东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增长41.9%。(受访单位供图) 深圳新闻网2025年10月13日讯(深圳商报记者 罗凯燕)据深圳海关统计,2025年前8个月,深圳对东盟进出口保持增长势头,尤其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达895.5亿元,同比增长41.9%。东盟已成为拉动深圳外贸增长的重要市场。 近年来,深圳市对东盟贸易持续释放强劲动能。2024年全年,深圳对东盟进出口总值达7515.5亿元,同比增长22.3%,居深圳贸易伙伴首位。 据谷歌、贝恩和淡马锡联合发布的《2022年东南亚数字经济报告》,2022年东盟数字经济规模达到1940亿美元,较2019年增长90%,预计2025年东盟数字经济规模将达到33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20%。 作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重镇,深圳在电子信息、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优势,与东盟国家数字化、工业化转型期的旺盛需求高度契合,为双方贸易增长筑牢产业根基。在今年9月17日至21日举行的“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深圳智造”以创新实力圈粉全球客商,促成现场签约4760.51万元,1.924亿元意向订单落地,覆盖人工智能、智慧农业等核心领域,进一步夯实“深圳智造”在东盟市场的影响力。 同时,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一带一路”倡议推进、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及AEO(经认证的经营者)互认等政策落地及政策红利不断释放,推动深圳、东盟经贸交流合作不断深化。 以海关AEO认证为例。海关AEO高级认证是海关总署授予进出口企业的最高信用等级,代表企业在内部控制、财务管理、守法规范和贸易安全等方面达到了国际标准,被公认为全球贸易的“绿色通行证”。 截至2025年5月,深圳市共有AEO企业478家,这些AEO企业以0.23%的企业数量创造了全市49%的外贸额。企业普遍反馈,AEO资质不仅提升了通关效率,直接降本增效,对新兴市场的开拓也起到强大的信用背书作用。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杰普特光电于2025年1月获得AEO高级认证。今年1—8月,该公司整体出口增长近三成,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 RCEP的实施也为深圳与东盟贸易增长注入了新动能。据深圳海关统计,今年1—8月,深圳海关共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1.68万份,涉及享惠货值40.73亿元,享惠商品主要为箱包、塑料制品、石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