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VIS-A脑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受访单位供图) 深圳新闻网2025年9月11日讯(深圳商报记者 马小晗)“7年来,每一步都在远征!”深圳博为医疗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靳海洋对企业全面进军全球市场充满信心。随着去年韩国医疗器械注册证的获批,一个关键的国际化窗口已然打开。 同样位于中海信科技园的深圳爱博合创医疗机器人有限公司依托核心团队在血管介入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积累,已成功实现“实验室-临床-市场”的全链条突破,推动介入手术向精准化、智能化、标准化迈进。 像博为医疗、爱博合创这样的一批医疗机器人企业,正在深圳龙岗拔节生长,成为最鲜活的龙岗创新场景。 走进广西某医院静脉配药中心,14台博为配药机器人正在高效运转。机械臂精准抓取安瓿瓶,“咔”的一声脆响,瓶口被完美掰断,随后注射器精准抽取药液注入输液袋,整个过程行云流水。这套系统使配药效率提升80%,完全杜绝药物暴露风险。 与此同时,爱博合创的PANVIS®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正在创造医学奇迹。上海专家通过该系统,为远在新疆喀什的患者成功完成心脏介入手术,实现了跨越5200公里的“隔空手术”。专家在零辐射环境下精准操控机器人完成支架放置,让偏远地区患者享受到顶尖医疗资源。 技术突破源于深厚积累。博为医疗团队源自中科院,拥有20年研发经验;爱博合创则依托30年技术沉淀,在全球率先研发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泛血管介入机器人。两家企业共申请国内外专利超700项,多项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 “实验室技术必须经得起临床检验。”博为医疗总经理靳海洋强调。龙岗区推出的“我帮企业搭场景”专项行动,为企业与医院架起合作桥梁。 “我们多次受邀参加了由龙岗区人才服务局、区科技创新局、区卫生健康局等单位组织对接区属医院的对接会,给我们与龙岗辖区内的医院建立联系起到重要作用。现在已通过龙岗区政府搭建的平台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深圳大学华南医院、龙岗中心医院等医院开展产品示范应用及合作开发。” 在去年举行的龙岗区医疗器械专场对接交流会上,爱博合创联合创始人郭健与在场的医疗机构围绕项目、产品、场景等进行热烈讨论。据了解,通过推出“我帮企业搭场景”专项行动,区政府主动搭建对接平台,组织多场医院与企业间的技术交流会。仅在医疗器械专场对接交流会上就达成了10多项合作。 面对国际巨头垄断的市场,两家企业凭借技术实力成功破局。博为医疗成为国内同行业首个获得韩国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企业,其配药机器人已进入三星医院等10多家韩国一流医院试用。通过兼容不同厂家的耗材,打破了国际厂商"封闭耗材"的垄断模式。 爱博合创则获得欧盟CE认证。2024年,该公司更荣获德国红点奖和意大利A设计奖,得到了国际认可。 龙岗区企业国际化服务中心为出海提供强力支撑,8个业务窗口可办理超200项政务服务,70家服务机构提供全方位支持。宁波银行甚至将东南亚业务团队“搬”进服务中心,让企业轻装上阵。 从龙岗实验室走向全球市场,博为医疗和爱博合创正以技术创新赢得国际尊重,展现"龙岗智造"的硬核实力。
9月9日,来自深圳、被称为“内地折叠自行车第一股”的大行科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正式挂牌交易,开盘报67.5港元,较49.5港元的发行价大幅高开36.36%。至此,深圳跨境电商上市企业已增至17家。 领跑全国的深圳跨境电商今年表现如何?随着各类榜单的公布,深圳品牌仍以绝对优势“霸榜”。 今年以来,《2024年中国跨境电商“百强榜”》《中国跨境电商品牌影响力百强榜(2025Q1、2025 上半年)》等榜单相继公布。以《中国跨境电商品牌影响力百强榜(2025 上半年)》为例,安克、影石、拓竹、绿联等51个深圳品牌上榜,深圳为全国拥有数量最多的城市,以绝对优势领跑全国。 随着上市公司半年报的发布,安克创新、影石创新、绿联科技等深圳跨境电商上市企业均实现营收与利润“双增长”,再次展现了深圳跨境电商品牌的产品竞争力,以及应对复杂贸易环境“逆势增长”的韧性。 上市企业已增至17家 深圳作为跨境电商“超级枢纽”,龙头企业备受资本青睐。据深圳市商务局介绍,通过积极协助对接政府基金、券商及风投机构,鼓励优质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助推龙头企业上市。17家上市企业包括华宝新能源、傲基科技、安克创新、绿联科技、先歌国际、影石创新、大行科工等。其中,既有“传统大卖”,又不乏品牌“新势力”。 影石科技作为A股的明星企业,2025年半年报表现“亮眼”。财报显示,影石创新实现营收36.71 亿元,同比增长51.17%,归母净利润近5.2亿元。营收增速在品牌消费电子板块中排名第一。 安克创新上半年实现营收128.67亿元,同比增长33.36%;归母净利润为11.67亿元,同比增长33.8%。受益于新品的持续推出及全球渗透率的提升,安克创新智能用电、智能影音、智能家居自动化等三大业务线均维持高增。 绿联科技实现总营收38.57亿元,同比增长40.6%;归母净利润2.75亿元,同比增长32.74%。报告期内,其充电类、传输类、音视频类、存储类、移动周边类五大品类均实现稳健增长。 不仅上市企业表现出色,在示范创建方面,深圳同样领跑。目前,深圳累计24家企业获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企业,8家获评省级跨境电商企业,并建成5个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4个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区。2024年,深圳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3720亿元,连续3年全国第一,深圳跨境电商综试区也连续3年评估稳居“成效明显第一档”。 出海品牌“热卖”全球 依托贸易型企业集聚优势,深圳通过“电商+产业带”深度融合,推动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品牌出海。 深圳作为全国3C电子产品重要生产基地,依托速卖通等平台推动迷你PC、智能设备等产品出海。目前,深圳拥有超过1000家迷你PC相关商家,年增长率达20%以上。深圳驰为(CHUWI)通过速卖通海外仓托管模式,在西班牙市场实现销售额翻倍增长;新锐品牌极摩客(GMKtec)通过平台全托管服务,年销售额增长超10倍,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爆发力。 服装为深圳传统优势产业,赛维时代以多元营销赋能服饰品牌出海。通过数智化驱动运营,搭建全链路数字化体系,孵化70余个千万级自有品牌,含4个十亿级领军品牌、20+亿级潜力品牌。2024年,在亚马逊细分品类中,家居服、男装(除平台自营外)均居线上第一,头部品牌复购率超20%,带动国内近千家供应商发展,推动中小制造企业生产标准化,打造中国服饰出海标杆。 沃客非凡是采用“全链路数字化品牌出海”的典型代表。依托“品牌产品+WOOKAPP+供应链平台”,一边链接国内头部制造与知名品牌,一边触达东南亚海外零售商与消费者,打通供应链与渠道端到端一体化。打造了11个畅销印尼、越南、泰国等海外市场的自主品牌,多个品类为当地所属品类中的头部品牌,先后带动上游300多家供应链企业走出去,为国内品牌出海提供渠道通路。 从贸易到品牌驱动,已成为深圳跨境电商行业的共识。今年8月,广东“跨境电商品牌出海优秀案例”公布,14个案例中,深圳占5席,赛维时代、傲基科技、沃客非凡等深圳市5家跨境电商企业入围,让更多的深圳品牌“热卖全球”。
在第十一届亚洲3D打印、增材制造展览会上展示的3D打印的哪吒工艺品。新华社发 深圳新闻网2025年9月7日讯(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袁静娴)今年8月,创想三维向港交所递表,冲刺“消费级3D打印第一股”。在这背后,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以创想三维、拓竹科技、纵维立方、智能派为代表的“深圳四大天王”,已经在全球消费级3D打印市场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 从疫情催生的爆发式需求,到如今在海外市场持续领跑,这四家深圳企业合计掌握全球入门级3D打印机九成市场份额,不仅重塑了行业格局,也让世界看见了深圳制造在新兴高科技消费品领域的集体崛起。 创想三维抓住机遇 全线出击终成全球龙头 消费级3D打印走红的时间并不算长。疫情期间,宅家办公与医疗防护用品短缺,带动3D打印机在欧美迅速普及,既作为家庭娱乐设备,也承担小批量制造和替换零件的角色,需求迎来阶段性爆发。 创想三维率先把握住了机遇。根据招股书,2020年至2024年,公司累计出货量达440万台,占全球市场27.9%,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级3D打印产品及服务提供商。 公司创始人陈春在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时代给了3D打印一个很好的机会。目前,3D打印已经渗透到衣食住行,小到眼镜框、口罩、鞋子,大到航空航天、汽车3C、珠宝设计等领域,甚至在医疗行业,人们已开始用3D打印机进行细胞培养、骨骼移植。” 创想三维成立初期,公司就优先布局全球渠道。截至今年一季度,创想三维拥有74家自营线上门店和2163家经销商,覆盖全球约140个国家和地区,其海外网店数量从2022年底的6家增至58家。创想三维还是全球唯一一家同时提供消费级3D打印机、3D扫描仪和激光雕刻机的企业。其中,其消费级3D扫描仪全球市占率第一,消费级激光雕刻机位列全球第三。 “四大天王”陆续登场 产品核心还是科技创新 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3D打印设备出口总量达377.77万台,消费级产品贡献尤为突出。创想三维、拓竹、纵维立方和智能派成为其中的核心力量。 市场研究机构CONTEXT的报告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入门级(售价低于2500美元)3D打印机出货量突破100万台,同比增长15%。中国供应商贡献了其中95%的份额:创想三维以39%的市场份额居首,拓竹科技出货量同比增长64%,纵维立方和智能派同样保持强劲增长。 在这“四大天王”中,创想三维成立于2014年,是资历最深的“老大哥”。若按累计出货量计算,它依旧保持全球第一。但在2024年,拓竹科技凭借约120万台出货、29%的份额跃居单年榜首,创想三维当年出货量则降至70万台,占比16.9%。纵维立方和智能派出货量相近,分别是55万台和50万台。 创想三维在招股书中称,其销量下滑主要源于聚焦更高端的产品线,从而推高平均售价。财务数据也揭示出另一层市场逻辑:2022年至2024年,创想三维营收从13.46亿元增至22.88亿元,但净利润则从1.29亿元降至8866万元。营收增长与利润收缩并存,恰恰折射出行业竞争加剧、企业在“规模”与“盈利”之间艰难取舍。这既是消费级3D打印迈入红海竞争的缩影,也是深圳企业在全球高科技消费品领域突破的真实写照。 拓竹科技则是近几年冒起的最大“黑马”。这家成立于2020年的公司由前大疆工程师陶冶创办,团队成员来自大疆、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知名企业。低调的拓竹在2024年实现营收55亿至60亿元,净利润接近20亿元,净利率超过30%;2025年一季度,单季营收已近20亿元。与传统出海路径不同,拓竹绕开亚马逊,主打独立站DTC模式,以掌握流量与毛利,从而实现高溢价与全球化快速扩张。 智能派成立于2015年,最初以STEM教育套件出口为主。团队发现3D打印机可复用套件的控制板与屏幕,既能降低研发成本,也能顺势切入海外市场,于是决定押注3D打印业务。2019年,智能派推出首款光固化打印机Mars,以299美元的价格打破高价垄断,随后持续推出4K、6K、16K机型,稳居中低价位市场。 纵维立方则自2016年起布局整机研发,2017年发布的Photon系列光固化机以高性价比打开市场。截至2024年,公司业务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营收超10亿元。 四重优势在深叠加 鹏城已成行业核心坐标 “深圳四大天王”的同城崛起绝非偶然。背后是四重优势的叠加: 一是产业链优势。深圳背靠珠三角完善的电子与精密制造产业链,电机、主控板、传感器、结构件等配套厂商密集,使3D打印机这种“机电+算法”的复合型产品能实现快速迭代,从原型到量产的周期大大缩短。 二是人才与创新基因。大疆等龙头企业的工程师文化外溢,为新兴硬件公司提供了大量复合型人才。拓竹的创始团队就是典型例子,他们将工业级高速、多材料打印技术带入消费级市场,推动了性能跃迁。 三是跨境电商与DTC模式。深圳企业普遍熟悉跨境电商运作,从亚马逊到独立站,再到自建社区,形成了从硬件销售到用户生态的闭环。 四是创业氛围与政策支持。深圳长期营造的“敢闯敢干”环境,叠加政府对硬科技和跨境电商的扶持政策,让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得以快速试错与成长。 从创想三维递表IPO,到拓竹的高速扩张,再到纵维立方和智能派的全球突破,消费级3D打印的格局正在被“深圳四大天王”深刻改写。它们以供应链、人才和渠道优势,把中国品牌推向全球寡头地位。未来,谁能率先跑通“硬件一次性销售”向“耗材与平台持续收益”的转型,谁就将赢得下一阶段的主动权。而无论最终格局如何,深圳无疑已经成为全球消费级3D打印产业的核心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