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深圳生态环境探索涉企执法监管新路径
记者近日从深圳市生态环境局获悉,2025年,深圳市生态环境局通过机制优化与技术赋能双轮驱动,实现涉企检查频次优化与企业满意度提升的良性互动。截至8月,非现场检查占比提升16.92个百分点,非现场执法立案数占比20%;今年累计实施减免罚案件109宗,同比增长60.29%,减罚、免罚金额达947万元,同比增长14.23%,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图片说明:非现场智慧监管工作场景。
据介绍,深圳市生态环境局采用数字监管的方式规划优化执法。优先采用书面核查、信息共享、智慧监管等非现场方式,充分运用“无人机巡查+在线监测”智慧监管组合,通过工地远程喊停、废水废气在线监测、VOCs工况监控等降低现场检查频次,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截至2025年8月,非现场检查占比提升16.92个百分点,非现场执法立案数占比20%。此外,作为全市首批试点应用执法监督码单位,创新应用行政执法监督码系统,逐步推进移动执法系统与司法局数据对接,执行“扫码入企”910次,实现检查全程留痕、过程可溯。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严格落实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坚持过罚相当原则,在广东省生态环境系统率先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对可采用提醒、告知、劝阻等非处罚方式处理的情形,依法减轻处罚;同时,全国首创的“公开道歉承诺从轻制度”获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推广,形成示范效应。今年累计实施减免罚案件109宗,同比增长60.29%,减罚、免罚金额达947万元,同比增长14.23%,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此外,对纳入清单的595家企业全面实施非接触式监管,在“移动执法系统”中增设正面清单功能模块,通过分类监管实现“守法企业无事不扰,违法企业利剑高悬”的精准治理效果。
此外,深圳完善跨部门联合检查机制,修订发布《深圳市生态环境领域双随机抽查事项清单(第二版)》,明确抽查内容、抽查类型及抽查方式,进一步扩展联合检查事项范围,目前联合检查事项共计33项,占比47%,较修订前提升31%。与市场监督管理、卫生健康、住房建设、街道等多部门协同开展“综合查一次”行动,有效解决多头检查问题,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的监管效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