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走在非洲各地的街头巷尾,会发现TECNO手机的广告随处可见,它来自中国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国际数据公司统计显示,2023年传音公司旗下手机超越苹果、三星等国际一线品牌,在非洲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第一,占市场份额逾40%。不仅仅是手机,储能发电机、光纤电缆设备、精密医疗器械等“深圳制造”正以其独特的魅力,为当地民众带来前所未有的生活体验和优质服务。深圳拥有资金、技术和绿色低碳发展经验优势,随着非洲城市化进程加速,制造业方兴未艾,深圳与非洲合作新领域不断拓展,释放出更大合作潜能。 据深圳海关统计,2000-2023年,深圳对非洲进出口额由42.3亿元增长至894.2亿元,年均增长14.2%,高于同期深圳整体货物贸易年均增速5.2个百分点。今年前7个月,深圳市对非洲进出口641.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34%,占同期全国对非洲进出口总值的5.4%,排名内地城市第四位。 助推非洲绿色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深圳民营企业出口非洲呈高速增长态势。前7个月,深圳民营企业对非洲进出口547.4亿元,增长45%,增速快于整体11个百分点。数据背后,既有民企积极拓展新兴市场、深耕非洲市场的决心,也因为非洲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深企比亚迪携手当地合作伙伴开设东非第一家比亚迪电动汽车经销店。不久前,比亚迪南非分公司与南非巴士运营商金箭公司签订120辆电动大巴订单合作协议,首批大巴计划在明年年底前完成全部交付。事实上,随着全球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变,非洲国家也开始加速推动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深圳的民营企业正抓住千载难逢的中非合作新机遇,不断以技术创新拓展非洲市场,助推非洲绿色可持续发展。作为新能源汽车和电池领域领军企业,比亚迪对非出口额涨势喜人。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关务部经理刘锋介绍,今年新增对突尼斯、卢旺达等7个国家出口,比亚迪在满足非洲人民对绿色出行需求的同时,还积极推动当地就业,培养技术人才,支持非洲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深圳制造”机电产品畅销非洲 得益于紧跟非洲市场需求和技术领先,在非洲各大城市的市场上,深圳生产的机电产品受到热捧。前7个月,深圳对非洲出口机电产品340.5亿元,增长5.4%,占同期深圳对非洲出口总值的57.1%。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手机分别出口26.4亿元、18.2亿元,分别增长28.1%、87.8%;出口汽车3亿元,增长3.4倍。 非洲不少国家因工业基础薄弱比较缺电,但太阳能十分丰富,经过多次研发,深圳市艾尼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出针这些国家的新型储能电扇等产品。这些产品最初在非洲七八个国家销售,现在已逐步拓展到尼日利亚、加纳、坦桑尼亚等20多个国家。该公司总经理赵喜平表示,“非洲国家天气炎热,对电扇需求很大,我们的产品质量过硬,客户很认可深圳电子产品,还能根据对方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特别受当地人欢迎。今年以来,公司研发出更多新产品,截至目前销售风扇44万台左右,同比增加22%。” 传音手机之所以能在非洲傲视群雄,占据市场份额首位,也是其早早在非洲布局,通过一系列本地化创新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传音控股相关负责人表示,技术创新是该公司的核心战略,近年来针对非洲市场加码技术投入,公司在非洲设立全资子公司和大型生产制造中心,以更好开展本地化业务,满足非洲市场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 深圳对非“朋友圈”持续扩容 20多年来,随着中非经贸往来的密切深入,深圳与非洲国家的“朋友圈”持续扩容。数据显示,前7个月深圳对多数非洲主要贸易伙伴快速增长,非洲前3大贸易伙伴中,深圳对埃及、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进出口额分别达到68.5亿元、51.4亿元、40.6亿元,分别增长112.6%、12.8%、76.7%。 作为一家有20年消防安防报警器的专业制造商,海曼科技拥有245项专利,企业市场部负责人张瑶介绍:“非洲是一片广阔的市场,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我们针对非洲用户需求设计相应的智能烟雾报警器、一氧化碳警报器等产品,深受客户的喜爱。今年1-7月,我们对非洲出口近4.5亿元,销售额呈指数级增长。” 今年1月,深圳开通国内首条非洲航线,将进一步促进中非两国在经贸、旅游、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该航线开通后,深圳机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客运通航点增加至23个,洲际客运航线增加至14条。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深圳与非洲各国的合作不断拓展,越来越多的深圳企业纷纷落子非洲国家和地区,从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到丰富的消费商业布局拓展,从能源、交通等传统领域,再到大数据、卫星导航等前沿领域,对非经贸合作正在持续深入。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 无人机、手机、机器人,《熊出没》动画、《黑神话:悟空》游戏……从“硬科技”产品全球畅销,到文化“新三样”华彩绽放,深圳南山,正掀起新一轮蔚为壮观的“出海”浪潮。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浩浩荡荡,“一带一路”打开新的机遇之窗,在广东“经济第一区”——南山区,越来越多的企业加速“出海”。 勇立潮头踏浪行!南山,融通四海、无问西东。 从1.0出口到2.0“出海” 南山:融通四海 创新蝶变 南山地处珠江口东岸,位居南头半岛,海岸线狭长。发展空间受限,让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南山人,始终对广阔的大海充满向往。 从曾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到早期先民出海靠打鱼、养蚝谋生,再到沐浴改革开放春风,1979年7月8日,伴随一声炸山填海的炮响,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园区——蛇口工业区横空出世,三洋电机、凯达玩具、浮法玻璃等外资企业纷至沓来,南山的发展始终与海洋息息相关、紧密相连。 背山靠海的南山,因改革开放而兴,因创新发展而强。 纵观南山区30多年的发展历程,南山企业“出海”是有历史、有基础、有优势的。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南山企业就开始布局“出海”业务。一批家喻户晓的企业,从南山起步成长,足迹遍布世界各地。 “硬科技”扛起担当。创维集团在1992年就率先迈出国门;中兴通讯的业务也已覆盖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能达在全球设立近100家分支机构。大疆在全球无人机领域占有80%市场份额;腾讯推动游戏“出海”,仅“王者荣耀”和“PUBG Mobile”两款产品,每年便为腾讯带来数十亿美元的收入。近年来,以传音、OPPO、大疆为代表的工业企业,已经实现产品、技术双输出;小米、腾讯已逐步拓展文化、生态双“出海”。目前,南山辖区已有50多家龙头企业,在美国硅谷、英国牛津、德国慕尼黑等全球创新高地建设研发中心,这些机构不仅为当地的客户提供技术支持和运营售后等服务,还成为企业“出海”的重要平台和窗口。 “软实力”魅力彰显。8月20日,备受关注的国产3A游戏大作《黑神话:悟空》正式上线、风靡全球。该游戏被业内视为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款3A游戏,其开发公司来自南山西丽。 目前,南山区已经建成深圳南山、高新区、华强方特、雅昌、华侨城文旅科技等5家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形成集创意设计、文化旅游、影视动漫、游戏电竞、演艺娱乐、高端文化装备等业态发展于一体的产业格局。 “科技×文化”,在文化“出海”上,南山区双轮驱动、软硬兼施,不仅有以动漫、游戏、音乐为核心特色“软出海”,也有以文化设备为核心特色“硬出海”。辖区文化企业三人行影业将舞蹈、武术、视效元素融合的艺术节目《舞今中外》带到全世界;腾讯、创梦天地、乐易网络、手心游戏等企业多款游戏在海外人气火爆;华强方特《熊出没》系列电影在50多国影院持续上映。在硬件“出海”方面,时代华影电影超高清屏出口海外,推动电影播映方式全球革新。 在产业融合、开放共享中,刚过而立之年的南山,愈发成熟自信。从初级产品“出海”到技术“出海”,从代工出口到“品牌出海”,从承揽项目到产业链“出海”、模式“出海”、标准“出海”,南山企业“走出去”的边界正不断拓宽,加快实现全球配置资源。 志高行远。从早期1.0版本“三来一补”的出口加工,到如今2.0版本的高质量“出海”,南山企业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实现了从产品出口到“品牌出海”的华丽转身。在每一轮时代浪潮中,南山都踏准了节奏、找准了节点、把准了机遇。 时移世易,沧海桑田。伴随产业的不断升级,南山实现从传统边陲农业镇到加快建成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的精彩蝶变。在世界创新版图中,南山,始终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探索组建一站式“出海”联盟 南山打造企业“出海”首选地 今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4周年。当天,南山区企业“出海”专题座谈会举行。 政企学研代表齐聚一堂,共享开放新机遇,共谋发展新篇章。在这个特别的日子,参会者大多都是特区建设的见证者、参与者,也是南山企业“出海”的推动者、实践者,对改革开放有着深切的感悟。 “出海”之路看似潮平海阔,却也暗流涌动。会议主题很鲜明:推动企业高质量“出海”。 什么样的企业适合“出海”?以什么模式“出海”更可行?“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想‘出海’,又怕有风险”,这是时下不少企业担忧的问题。 既是时代召唤,也是迫切所需。“出海”正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发展壮大的“必选题”。这道“必选题”,需要政企各方同题共答、同向而行。 改“单打独斗”为互助共赢!改“简单买卖”为“融入本土”!改“产品出口”为“品牌出海”!这是南山企业“出海”的雄心、决心与信心,也是南山对高质量发展的矢志追求。 “我们目前处于一个国际化机遇期,其中一部分活跃的中小企业将变成跨国企业,这是企业发展规律。”深圳市深越联合投资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宋文坚说,企业“出海”发展是大趋势,境外产业园区是支持企业“出海”发展的基础平台。目前,在投资热点国家的中资高质量产业园区十分稀缺,建议政府因势利导,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加强对境外产业园区的投资并购,快速补齐短板。 “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出海’,‘出海’目的地更要审慎选择。”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李明波建议,政府可发挥国资力量,探索在海外打造产业园,成立基金,让企业“出海”更畅通无忧。 在香港全球化中心主席邱震海看来,越来越多内地企业主动谋求“出海”发展,并将“出海”战略的第一站放眼于一直担任内地与世界各地“超级联系人”角色的香港。企业在“出海”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全科医生”、更多的“陪跑”服务,上中下游携手应对各项挑战。南山可考虑把“品牌出海”作为重要抓手,为企业“走出去”做好全方位保障。 中兴通讯是土生土长、较早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南山企业。“在多年的‘出海’经历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只有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掌握核心技术,保障产业链安全,才能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不断突破。”中兴通讯副总裁弋永强表示。 …… 专家智库、服务机构、“出海”企业代表观点不断“碰撞激荡”,从资金到园区建设,从知识产权保护到企业合规培训……一项项共识纷纷达成,一个个问题迎刃而解。 南山区委书记黄湘岳表示,今年以来,全区出口态势向好,企业“出海”需求旺盛。南山集智聚力打造企业“出海”首选地,探索组建专业的、系统的、一站式“出海”联盟,就是要破解难点、解决痛点、疏通堵点,精准服务企业。希望企业秉承“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积极“走出去”,闯出新天地,力争在全球竞争中占据先机。 “希望南山成为企业的‘出海预科班’。这些南山走出的企业,不仅具备国际化视野和思维,还熟悉国际市场运作方式,为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提供有利机会。”黄湘岳补充道。 又踏层峰辟新天,更扬云帆立潮头。 让优质机构抱团服务 让优秀企业抱团“出海” 地处改革开放最前沿,发展愈深,感之愈切。 在回应企业诉求时,南山区商务局局长陈炳炎说,为了更好服务企业“出海”,南山区将打造总部企业“出海”联盟,让优质机构抱团服务,让优秀企业抱团“出海”。联盟通过政府引导、资源整合、平台赋能、精准服务,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推广品牌、整合资源、防控风险、培养人才,促进南山企业提升国际品牌影响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出海”联盟企业。 登高望远天地阔。一北一南,南山区正依托西丽高铁新城和深圳西部港区,建设铁路和港口双强枢纽城区。南山,为一大批企业的成长、壮大、走向全球,提供了厚实的基础保障和条件支持。目前,南山港区(包括蛇口港、赤湾港、妈湾港)已开辟169条国际班轮航线,集装箱吞吐量1357.79万标箱,货物吞吐量14318.29万吨。国内最大轨道交通换乘站西丽高铁枢纽动工在即,设计规模为13台25线,总投资约371亿元…… 从智能芯片柔道垫到戴高乐机场登机桥,从一杯喜茶到沉浸互动式奥运资讯……日前,来自深圳南山企业的产品在巴黎奥运会上强势“出圈”。8月23日,奈雪的茶首家全球旗舰店在亚洲顶级商圈泰国曼谷Central World正式开业,开业前3天销售额近100万泰铢。 从以智能硬件、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制造业,到以移动互联网、跨境电商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再到以中式茶饮为代表的新餐饮,南山企业的全球化布局能力不断增强,品牌和技术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 “朋友圈”越来越广。今年6月10日至19日,深圳市南山区经贸代表团赴德国法兰克福、纽伦堡、慕尼黑等城市开展经贸文化交流活动,赴法国参观了让·努维尔创意设计工作室、巴黎伊莎尔设计工作室等机构,举办中国深圳(南山)与法国巴黎时尚创意研讨会,并赴瑞士考察商贸流通、金融服务、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精密制造等领域企业。 “中德企业产业合作正成为南山对外交往的新亮点,体现了中国新优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外产业合作的新态势。”德国经济政策时报官网报道称。 乘风破浪三十余载,看今朝活力依旧。南山区连续七年位居全国百强区第一;地区生产总值从1990年建区时不足80亿元到2023年超8500亿元;境内外上市企业达到21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000家;目前,全区商事主体达到58.6万家,约相当于每3名常住人口里面就诞生1个市场主体…… 扬帆远航,链接全球。 大南山下,创新奔涌,活力迸发。深圳湾畔,天高海阔,极目远舒。 无边光景一时新!
深圳海关昨日透露,今年前6个月,深圳家用电器产品出口额达454.4亿元,同比增长36.4%,对广东省家用电器产品出口增长贡献率达49.6%。 云鲸智能是深圳智能机器人赛道的独角兽企业,截至今年6月底,其海外业务营收同比增长近7倍。目前,云鲸智能的销售网络已覆盖3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曾荣登美国、加拿大亚马逊热销榜第一与新品榜第一。创始人张峻彬说:“今年云鲸线上销量增长迅速,产品出口高效,国际市场竞争力十足,我们会继续优化产品,推出更多匹配海外消费市场的功能。” 深圳海关联合广东省家电协会、香港机电工程署、澳门中检等粤港澳三地机构推进《家用电器电磁场安全》湾区标准制定,促进大湾区家电标准共建共享。在航空方面,积极推进空港智慧物流改革,支持企业充分盘活客机腹舱资源开展空运出口转关,满足家电快速出海需求。 据悉,深圳海关还大力推广原产地证智能审核、自助打印、邮寄办理等便利化措施,切实为出口企业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