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动交流 > 在线访谈 > 访谈回顾

深圳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深圳‘碳’索”)

来源: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4-05-30
人工智能朗读:

  深圳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深圳‘碳’索”)

  2024年5月30日上午10:30,深圳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绿色发展会客厅之应对气候变化的深圳‘碳’索”主题新闻发布会,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郭子平,市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工作专班办公室主任、市海洋发展局副局长张谦,市市场监管局一级调研员郭力军,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宏介绍相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苏荣才主持新闻发布会。

  主持人苏荣才(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今天的主题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深圳‘碳’索”,主要是介绍深圳市绿色低碳发展有关情况,并且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回答记者的提问。

新闻发布会现场.jpg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

  深圳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郭子平女士;

  深圳市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工作专班办公室主任、市海洋发展局副局长张谦先生;

  市市场监管局一级调研员郭力军女士;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宏先生;

  我是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苏荣才。

  下面,有请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郭子平女士,介绍深圳市绿色低碳发展整体情况。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郭子平.jpg

  郭子平:各位媒体界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在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向世界作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将我国的绿色发展之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深圳作为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去年10月正式印发了《深圳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正在加快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深圳特色的智慧化、精细化超大城市碳达峰路径。就在几个小时前,中美地方气候行动高级别活动在美国举行,陶永欣常务副市长受邀分享了深圳绿色低碳发展实践。为了让更多朋友了解和感知深圳绿色低碳发展成果,我们将打造“深圳绿色发展会客厅”栏目,本月起至年底,每月推出不同主题的系列活动,为大家讲述深圳绿色故事、绿色案例。今天在这里,我也想通过几方面事例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应对气候变化的深圳“碳”索。

  一是持续建设规范活跃的碳交易市场。深圳始终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充分发挥碳市场在激发绿色低碳发展动力中的牵引作用。早在2011年,国家发改委就批准了深圳等7个省市开展首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2013年6月18日,深圳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运营,成为全球发展中国家首个启动的碳市场。运营十年来,深圳碳市场在制度框架构建、市场机制设计、交易产品丰富等方面主动探索创新,建立起国内最完整的碳交易制度。目前,深圳碳市场交易规范、市场活跃,累计成交量超过1亿吨、成交额突破23亿元,深圳碳市场以3.5%的配额规模,实现了全国试点碳市场12.6%的交易量和11.2%的交易额占比,碳市场年均流动率连续多年在全国列为首位。制造业企业在纳入深圳碳市场的十个履约年度中,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48%。

  二是加快推动能源供给侧绿色低碳转型。大家都知道,深圳近年来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推广应用,并网容量现在已经达到44万千瓦,我们还推动红海湾2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登陆深圳,加快推进藏东南清洁电送深工程,2023年底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达到78.7%,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我们持续完善绿电绿证交易服务体系,建立绿电绿证服务中心,提供绿电绿证核证、交易撮合、资讯发布等绿色能源惠企服务。2023年深圳市场化用户参与绿电直接交易购买绿电电量达5.9亿千瓦时,占全省绿电直接交易电量的23.4%,环境溢价金额达到了1600万元,这在全省是最高的。同时,我们也注重能源智慧精准调度,成立了国内首家虚拟电厂管理中心,是国内数据采集密度最高、接入负荷类型最全、直控资源最多、应用场景最全的虚拟电厂平台,获评为国家能源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

  三是全面推进能源消费侧节能降碳。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运行是消耗能源和产生碳排放的主要环节,也是促进节能降碳的重要抓手。交通领域,深圳是全国首批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2017年在全球率先实现公交车100%纯电动化,2018年、2020年陆续实现巡游出租车、网约车纯电动化,截至2023年底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97.1万辆。工业领域,我们始终坚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持续实施工业能效诊断与节能技术改造,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28家。比如,富联富桂“绿色工厂”开展系列节能技术改造,改造后碳排放总量比2022年改造前下降69.4%。今年将在全市全面开展100个园区绿色低碳化改造。建筑领域,深圳在全国率先实施最严格的建筑节能“一票否决”制,上线全国首个建筑领域碳排放监测与管理系统,对超过2万栋重点建筑碳排放信息进行实时监测、采集和分析,2021年以来已实施三批次共32个近零碳排放建筑试点项目。比如,位于龙岗国际低碳城的未来大厦项目,通过“光储直柔”路线探索建筑领域碳达峰路径,每年二氧化碳减排量达到1500吨。

  四是大力支持生态碳汇和负碳技术创新应用。以山海连城绿美深圳生态建设为引领,不断强化生态系统的固碳中和功能。特别在蓝碳领域,制定《深圳市海洋碳汇核算指南》地方标准,完善碳汇核算体系。截至2023年底完成红树林营造15.48公顷、修复已有红树林103公顷,率先探索开展全链条的红树林碳汇项目开发与交易,2023年9月实现“全国红树林保护碳汇第一拍”,拍卖所得反哺红树林保护与修复,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价值转化。同时,积极推动碳捕集封存和利用(CCUS)等负碳工程技术的创新应用。2019年,在华润深圳电厂就建成了世界第三个、亚洲首个多线程、多技术并行的CCUS测试平台,用于碳捕集技术的深入研发,年二氧化碳捕集能力2万吨。2023年,中海油在南海恩平15-1油田打造我国首个海上百万吨级的碳捕集封存示范工程,项目高峰年可封存二氧化碳近30万吨、总封存量超150万吨,填补了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的空白。

  五是激发社会力量投身绿色低碳事业。深圳充分依托“志愿者之城”优势,发挥公益组织影响力,带动全民参与绿色低碳行动。比如,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作为国内首家由民间发起的环保公募基金会,长期以来深度参与深圳市红树林保育、自然教育、志愿培训等工作,“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深圳也跟他们的努力和贡献分不开。再比如,深圳市标新科普研究院发起了国内首个以“应对气候变化”为主题的公益影视活动——中国(深圳)国际气候影视大会,多形式传播气候变化知识和绿色低碳理念,极大提高了公众对气候变化等绿色低碳议题的关注度、参与度。此外,深圳许多企业也在积极践行绿色低碳承诺、投身公益事业。比如,由华侨城集团发起成立的华基金积极推动国内外最新环保理念、技术和方法的交流与分享,开展零废弃项目、生态讲堂等活动,有效带动400多万居民认识自然并实践绿色生活方式。

  各位朋友,深圳始终是绿色低碳发展的先行者、探路者。我们将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使发展建立在更加合理利用资源、更可持续、更加安全的基础上。接下来,我们还将陆续推出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等系列主题活动,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展现推动绿色发展的深圳实践、深圳智慧。诚邀各位朋友、各位媒体界朋友们了解、感受、参与深圳的绿色发展,为绿美深圳建设贡献你我力量。谢谢大家!

  苏荣才:感谢郭子平主任的介绍。接下来,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名称。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央视网记者提问。我们了解到,为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近期深圳印发了《深圳市绿色低碳产业指导目录》,能否请郭子平主任简要介绍一下文件出台背景和下一步工作?谢谢!

  郭子平:谢谢央视网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为了解决政府、金融机构、各类社会组织在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特别是企业发展的时候,存在的认定难、识别难问题,为更好引导各类政策和金融资源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和企业发展,我委会同市生态环境局、地方金融管理局推动出台了《深圳市绿色低碳产业指导目录》。

  这个目录是一个引导性的产业目录,在国家目录基础上进行深化、细化,并结合深圳绿色低碳产业各领域发展阶段、技术水平和市场模式等特征作了本地化调整。一方面全面对接我市“20+8”产业集群体系,重点突出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三大产业集群,我们做了更多引导、细分;另一方面我们对国家目录也进行细化,当一个行业发展规模足够大的时候,行业类别、企业类别将更加多元,我们作了一些细化,融入了车网互动、虚拟电厂、固态电池、建筑光储直柔系统等新兴技术与业态,以方便大家对每一个类别有更精准、更细致的了解,让政府、金融机构、社会组织更好知道企业的精准定位。

  接下来,我委将会同市生态环境局、地方金融管理局组织开展绿色低碳产业认定工作。对于符合《指导目录》要求的企业自愿申报后,我们将组织技术服务机构和专家对企业的技术表现、业务表现、环境表现及社会表现进行评估,对项目绿色属性进行评价,评定绿色等级并纳入我市绿色低碳产业企业库和项目库。我们会建立与相关部门机构的联动机制,强化信息共享,把进入企业库和项目库的企业和项目信息推送给产业服务部门、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享受相关产业扶持、绿色信贷、市场拓展、技术推广、财税优惠、人才引进等支持政策,更好实现认定结果与政策支持良性互动,为在库企业和项目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这就是我们的目的和愿望,谢谢您的提问!

  记者:深圳商报记者提问。刚才郭主任提到了深圳市绿电绿证服务中心,想请问深圳供电局谢宏副总经理,深圳市绿电绿证服务中心成立一年来,有哪些特色化的服务和产品,以及取得了哪些成效?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谢宏.jpg

  谢宏:谢谢您的提问,由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长期以来深圳供电局我们一直致力于服务深圳的经济社会发展,为深圳市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深圳“获得电力”指标自2019年国家营商环境评价启动以来始终保持全国第一;客户平均停电时间连续两年小于20分钟,2023年仅10分钟,保持全国领先,优于纽约、巴黎等国际城市,福田中心区更是进入毫秒级。深圳境内拥有核电、气电及新能源等多种结构电源,清洁能源装机比重78.7%,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56.6%,电力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48.2%,均高于全国及全省平均水平。

  为了深化好、落实好关于国家促进绿色消费工作部署,进一步做好深圳市企业绿色用能服务,在2023年11月,深圳市发改委授权深圳供电局挂牌成立深圳市绿电绿证服务中心。深圳供电局对此高度重视,为持续提升绿电绿证综合服务能效,我们择优选拔出30名高素质绿电绿证服务专家,组建了一支专家团队,夯实服务人才队伍,主要目的是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为丰富深圳市绿电绿证服务内容,我们还率先全国推出六大绿电绿证服务产品。

  第一个产品是提供绿电绿证交易撮合服务。我们通过对接能源企业、外向型企业以及出口商会,目前累计组织交易撮合40余场次,主要是通过为供需企业畅通信息交互的渠道,包括绿电绿证市场成交价格、市场供应情况等。在2023年,深圳市绿电直接交易电量已经达到5.9亿千瓦时,交易金额为全省最高。今年1-4月,深圳市绿电交易电量和交易用户数均创全省最高,绿电交易电量3.80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长2.2倍,约占广东省绿电交易电量24%;绿电交易用户数达67家,较去年同期增长131%。5月27日成功组织举办了深圳市首个大型绿电绿证现场撮合会,超100家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参会,在现场有21家企业签订《绿电绿证意向合作协议》,累计促成23.5万张绿证交易(折合2.35亿千瓦时绿电),45家企业已经达成购买意向。

  第二个是我们联合广州电力交易中心,率先全国推出“基于电费结算的绿证交易模式”。这个模式可以为企业提供更灵活便捷的绿证费用结算方式,主要可以帮助企业降低人力和时间成本,优化企业绿色电力消费体验,最终会实现“一张账单算清绿色用能”。

  第三个产品是打造“绿色电力国际会客厅”(绿电国际营业厅)。在深圳市发改委的指导下,我们准备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打造首个“绿色电力国际会客厅”,这个会客厅准备定期发布绿色电力消费指数、绿电绿证服务产品和国内外绿色能源动态,帮助深港外向型企业展示绿色用能形象,从而加速推动深圳企业与国际接轨。

  第四个产品是打造电碳管理服务平台,为企业和居民提供碳管理服务和数据支撑。我们在2022年上线了全国首个居民低碳用电“碳普惠”应用,目前共有80.7万户家庭开通碳账户,引导用户绿色低碳生活。在2023年在“深i企”上线了“电碳查”功能,主要目的是帮助企业一键快速查看碳排放总体情况、碳排放构成、电碳排放、碳排强度对标等相关指标,目的是进一步探索电碳协同发展的新路径。今年我们还将上线深圳市“绿电易”平台,这个平台主要是为大湾区的企业提供信息最优、产品最多、价格更优、服务更优的“两最+两优”绿电绿证消费服务平台,来满足各种类型出口企业对绿电绿证的需求。

  第五个产品是提供绿电绿证交易政策咨询。我们目前已经协同各区政府部门组织政策宣讲座谈会,为恩斯迈电子、戈尔科技等重点企业提供绿色用能咨询服务,帮助企业更合理地制定绿电绿证采购策略,促进绿电绿证市场往后会可持续发展。我们还推出《绿色电力消费核定报告》服务产品,这个报告主要是满足企业的绿色用能核定需求。从而为企业相关负责人员我们还会提供交易规则培训,营造好绿色用能氛围,目前已经累计服务全市600家重点企业,已经培训了1000人次。

  第六个产品是绿电相关标准制定,目前已经开始启动了。主要目的是为加快深圳市绿色电力消费核定标准与国际标准进行接轨,我们于今年5月启动了《绿色电力消费全量计算与核定规则》地方标准编写工作,通过这个标准,我们希望能够为企业核算自身绿色用能提供参考。

  以上就是我们六大绿电绿证服务产品。

  在国家“双碳”目标的引领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深圳供电局将勇当绿色转型的“排头兵”,持续推动绿电绿证相关工作,进一步提升深圳市绿色能源领域服务水平,助力深圳市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谢谢!

  记者:中国日报记者提问。去年9月,国际红树林中心正式落户深圳。能否请张谦副局长介绍一下目前的建设情况,接下来还有哪些举措?此外,在红树林保护修复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深圳市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工作专班办公室主任、市海洋发展局副局长 张谦.jpg

  张谦: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2022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出席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时候宣布:“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一年多以来,国家林草局和深圳市政府央地紧密合作、主动谋划、积极作为,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并取得预期成果:2023年5月和7月在深圳分别举行了红树林保护合作国际研讨会和国际红树林保护高级别论坛,两次会议共有近60个国家的专业和政府人士参与,取得了广泛国际认同与支持。2023年9月6日,《湿地公约》第62次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在中国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区域动议提案”,标志着国际红树林中心正式落户深圳。2024年4月24日,国务院批复同意了《自然资源部关于拟在华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有关事宜的请示》,进一步明确了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的目标任务、组织性质、组织架构、资金来源等事宜,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相关工作正在紧张有序推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作,将红树林保护管理纳入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内容,采取了积极有力措施,加强红树林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并取得明显实效。根据最新湿地资源调查数据,截至2021年底,全市红树林面积296.18公顷,相比2012年净增长约120.48公顷,近十年来增长68.57%。具体做法:一是将大部分红树林划入自然保护地实施严格保护。目前,我市有红树林分布的自然保护地8处,包括2个自然保护区、6个湿地公园。在这些保护地中,红树林面积185.30公顷,占全市红树林面积62.56%。二是严格规范红树林移植采伐审批制度。按照国家、省湿地保护相关规定,结合深圳实际,制定并实施《深圳市生态修复项目涉红树林移植采伐事项审批工作规则》,切实加强红树林湿地资源保护管理。三是大力实施红树林湿地保护修复。印发实施《深圳市红树林保护修复行动计划(2021—2025年)》,大力开展红树林保护修复工程,有效提升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十四五”期间,我市已完成红树林营造15.48公顷、红树林修复面积103.08公顷。四是广泛开展红树林生态保护自然教育。以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和深圳市红树林生态公园等自然保护地为主要平台,每年利用湿地保护日、地球日、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等重点节日,常态化组织开展红树林保护自然教育,有效提升全民生态保护意识。2022年,深圳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和深圳华侨城国家级湿地公园获得《湿地公约》颁发的全球首批“湿地教育中心星级奖”。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高质量、高标准建设国际红树林中心,打造好新时代深圳最靓丽的城市名片。其中,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方面,接下来我们将着力推动“国际红树林中心之友小组”26个国家签订《关于成立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协定》,推动《国际红树林中心东道国协定》的签订,组织举办两期全球红树林保护国际培训班,组织开展与共同提案国马达加斯加、柬埔寨的互访交流合作,做好中心落地运行保障等相关工作。继续做好国家红树林中心标识设计全球征集,目前已通过专家评审选出10件标识作品进入公众投票及综合评定环节,欢迎社会各界热心人士通过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微信公众号积极投票参与。红树林保护修复方面,加快编制出台《深圳市湿地保护规划(2024-2035年)》,加强湿地保护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红树林等湿地资源保护,大力推动创建“国际湿地城市”。

  谢谢!

  记者:谢谢主持人,香港商报记者提问。刚刚提到深圳去年在全国率先建设了粤港澳大湾区碳足迹标识认证公共服务平台。请问市场监管局郭力军女士,这个平台的作用有哪些,相关企业如何进行认证,获得认证后将如何助力企业发展?谢谢。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一级调研员 郭力军.jpg

  

  郭力军:郭力军:谢谢您的提问,也感谢您关注产品碳足迹工作,产品的碳足迹核算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数据基石,产品碳足迹是指产品在原料、制造、运输、销售、使用、废弃和回收等全生命周期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清除量之和,一般用碳足迹标识来表示,它关注产品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2022年10月,我市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开展产品碳足迹工作的文件——《创建粤港澳大湾区碳足迹标识认证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工作方案》,建立了粤港澳大湾区碳足迹标识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平台于2023年11月26日正式上线,并在2023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上发布,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实现企业产品碳足迹申请、核算、第三方核查认证、证书及标识发放、过程监督的一体化、一站式管理服务平台。平台实现了“五个”统一:一是核算标准统一,目前已经发布45类产品碳足迹评价标准,今年还将发布35类产品标准;二是核算模型统一;三是数据库统一;四是认证实施规则统一;五是认证标识和证书统一。这五个统一为未来确保同类产品碳足迹排放量比较以及设定标准基准线等统计分析和数据应用打下良好基础。平台能够帮助企业低门槛、低成本地实现产品碳足迹核算;规范了认证工作流程,提高了认证工作质量和效率。并实现了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全流程可追溯。

  企业可以登录平台(网址:https://gbalca.smq.com.cn/),通过四大步骤完成碳足迹核算与认证工作。第一步,企业在平台发起认证申请并选择认证机构,认证机构会进行认证受理;第二步,企业通过平台内置的核算工具自行开展碳足迹核算并生成核算报告;第三步,企业提交核算报告后,认证机构将开展认证资料评审、现场核查等系列认证工作;第四步,认证机构完成电子证书的签发。

  企业为什么要做这个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呢?有什么好处呢?一是产品碳足迹是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核算,它能够识别制造过程中排放量比较大的环节,针对性节能降碳,促进企业低碳可持续发展;二是在获证后,企业可以在产品上使用大湾区碳足迹认证标识,向公众披露自己产品的碳足迹,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三是2023年8月《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正式生效,将要求动力电池等产品披露产品碳足迹,企业获得碳足迹标识认证证书有利于产品出口,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

  目前,欣旺达、华为等95家企业使用该平台获得231张大湾区碳足迹标识认证证书,其中电池及储能行业22家企业获得58张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证书。

  2024年,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平台建设,扩大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宣传推广力度,加强与其他省市的合作,支持全国范围内更多企业通过该平台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为促进经济绿色发展作出深圳的“碳”索与贡献。

  谢谢!

  苏荣才:好的,刚才市发改委郭子平主任介绍了深圳市绿色低碳发展的相关情况,并且和张谦副局长、郭力军一级调研员、谢宏副总经理就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绿电绿证服务中心建设运行、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碳足迹标识认证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情况,回答了记者朋友的提问。

  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离不开社会各方的广泛参与,离不开媒体的大力支持。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深圳绿色发展的实践和成效,继续讲好应对气候变化的深圳“碳”索、讲好绿美深圳的故事。

  我们这次发布会的图文实录,将在深圳发布和深圳政府在线等官方平台刊发。同时,读特、壹深圳、i深圳等新媒体平台也会有图文和视频的回放。感谢各位发布人、感谢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内容来源:深圳政府在线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转载链接:https://www.sz.gov.cn/cn/xxgk/xwfyr/wqhg/20240530/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