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深圳国家高技术产业创新中心
发布时间: 2021-03-24
背景
“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
01
新型基础设施是什么?
新型基础设施是指融合感知、传输、存储、计算、处理为一体的新一代智能化信息基础设施。狭义的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5G网络、物联网(包括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以及第五代固定宽带网络、IPv6、区块链、天地一体化网络(卫星通信/导航/遥感网络)等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广义的新型基础设施还包括经智能化改造的公路、桥梁、高速铁路、港口码头等基础设施。
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四大领域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
02
新型基础设施“新”在哪里?
新型基础设施除具备传统基础设施所具有的先行性、自然垄断性、不可贸易性、准公共物品性、系统性等特点外,还有以下新的特征。
聚焦前沿领域
新型基础设施聚焦前沿技术领域,旨在抢占未来科技产业制高点,构筑国家核心竞争优势。
数字经济赋能产业
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5G网络设施、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应用等新型基础设施,赋能传统产业,加速数字经济体系构建。
市场机制主导
坚持面向产业发展需求,坚持投资运营主体、建设模式市场化,建立激励相容的运营机制,保障设施的高效运营与开放共享。
03
新基建面临哪些挑战?
统筹协调难度大
新型基础设施涉及面广、主管部门多,缺乏统一部署的制度安排。统筹调配资源的管理主体和规则缺乏,无法动态反映设施运行状况,导致数据中心等设施利用率和共享率低等问题。
社会资本参与意愿不强
新型基础设施聚焦新兴前沿技术领域,更新迭代周期短、投资规模大,且设施的公益性和开放性影响了设施服务的市场化定价,导致投资回报率较低,社会资本缺乏强烈的投资意愿。
自主可控性不足
对于需要广泛部署的5G网络、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其部分核心芯片及与标准相关的核心专利缺失,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自主可控性。
政策监管体系响应滞后
现行政策滞后于新型基础设施数据应用的需求,表现在数据立法滞后、数据确权制度缺位、数据安全保障亟待提升、自动驾驶汽车上路许可相关法律制度尚未完善等。
设施配套体系亟待完善
面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布局的巨大数据处理和能耗需求,亟需对不同时延需求定位的数据中心和能源供给(如配电站和电网建设)进行统筹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及其配套工程建设审批流程也有待优化。
标准制定滞后
智能网联汽车等相关标准缺失,权威标准研制缓慢;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网络互通性差,跨行业应用标准制定难度较大;网络关键设备现行部分安全标准难以及时覆盖新的安全技术与功能特性。
04
我们的政策建议
01
加强顶层设计与制度保障
根据深圳的各区域发展特点统筹布局新型基础设施,统筹协调,明确空间布局、发展目标、建设任务等。加快完善数据确权、数据安全、数据流通交易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落实与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保障。
02
加快设施布局完善发展生态
全面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智能时代万物互联、天地一体的“血管网络”。加快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智能时代敏捷高效、安全可信的“神经元”。前瞻布局云计算中心等计算设施,打造智能时代云边协同、智能泛在的“大脑中枢”,率先将我市打造成为全国新型基础设施集群发展的先导区
03
加强核心技术攻关
坚持立足当前、面向未来的原则,聚焦新型基础设施“卡脖子”环节和产业发展前沿,支持行业龙头企业联合相关领域优势高校、科研院所建设新型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协作联盟,提升新型基础设施技术供给能力。
04
建立市场化投融资和管理体系
以政府引导、社会主导为原则,设立投资基金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建立多元化主体投融资模式、合理的补偿激励机制,委托专业机构进行专业的市场化运营,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活力。
05
推进设施建设相关标准制定
针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新需求,建立标准推进工作组,围绕智能网联车、物联网、数据安全和新型网络设备等领域,加快推进标准体系的建设,推动我市细分领域行业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积极参与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06
优化新型基础设施配套体系
针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在审批、空间、能源等方面遇到的困难,一是加紧优化相关申请审批流程,开辟报批绿色通道;二是保障新型基础设施的土地空间供给,为5G基站、车辆网、充电桩等设施预留地块;三是加强数据中心和能源供给统筹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