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300693966093K/2012-00035 分类:
发布机构: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成文日期: 2012-01-03
名称: 2011年深圳市重大项目完成情况
文号: 发布日期: 2012-01-03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2011年深圳市重大项目完成情况

发布日期:2012-01-03  浏览次数:-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区、各部门和各建设项目单位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强化管理,攻坚克难,通力合作,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顺利完成全年投资计划。                         一、重大项目投资完成情况   2011年,全市共安排重大项目267个,总投资6700亿元。其中,在建(含续建、新建)项目164个,总投资4612亿元,年度投资645亿元,全年累计完成投资64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00.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30.3%。前期项目103个,总投资2088亿元,总体推进顺利,8个项目已提前开工建设,28个项目2012年即将开工建设。重大项目成为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为“十二五”开局奠定良好基础。   从建设阶段看,续建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110个续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78亿元,占年度计划112.3%;54个新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3.1%;103个前期项目稳步推进。   从投资类型看,社会投资累计完成投资531亿元,占年度计划102.2%;政府投资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16亿元,占年度计划92.3%。其中,48个政府投资项目中有21个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116个社会投资项目中有49个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一)重大产业项目引领作用凸显,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重大产业类项目完成投资253亿元,占重大项目完成总额39.1%。一是高技术制造业高端化发展。华星光电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实现量产,长安标致合资项目获国家批准顺利开工建设,深超光电低温多晶硅液晶面板(LIPS)点亮投产,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迅猛发展。华大基因研究院、光启理工研究院建设加速推进,大运会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网络、腾讯动漫游戏及移动互联网基地、阿里巴巴集团商业云计算研发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创新成果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三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全面提升。太平金融大厦、平安国际金融中心、中国人寿大厦、招商证券大厦等项目顺利推进,总部经济地位逐步加强。   (二)重大社会民生工程稳步推进,民生福利水平显著提升   重大民生类(含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及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完成投资79亿元,占重大项目完成总额12.2%。一是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龙华扩展区0006-0009四个地块保障性住房、前海车辆段上盖政策性住房等项目迅速推进,为圆满完成全年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提供有力保障。二是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事业全面推进。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建成挂牌运作,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合作办学正式签约,深圳湾体育中心、宝安区体育场等项目按期竣工,促进了公共服务设施优化配置。   (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   重大城市基础设施及功能提升项目完成投资315亿元,占重大项目完成总额48.7%。一是综合交通明显改善。地铁二期工程全线通车,运营总里程达178公里,成为全国地铁网络化运营四大城市之一,广深港高铁深圳段、深圳北站、机场二跑道等项目投入使用,北环大道改造工程、深汕公路改造工程(一期)、梅观高速南段等项目建成通车,为大运会提供有效的交通保障。二是城市更新项目进展顺利。中航城二期中行北苑大厦建成封顶,华润大冲村整体改造项目正式开工,岗厦河园片区、星河雅宝科技创新园等按计划稳步实施。三是城市环境不断改善。福永、观澜、沙井等污水处理厂配套污水干管(二期)管道等项目建设推动了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岭澳核电站、西气东输二线深圳段、迭福LNG项目建设加快,南方电网深圳抽水蓄能电站开工,为城市发展提供有力能源保障。   (四)社会投资比重逐步提升,政府投资杠杆作用增强   重大项目中社会投资完成531亿元,占重大项目完成总额82%,比去年大幅提升33个百分点,政府投资的杠杆作用更加突出。一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带动社会投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生物医药企业加速器等产业集聚区的规划建设,吸引了信立泰、翰宇、康哲、万乐等一批企业入驻投资,产业集聚效应凸显。二是社会资金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力度加大。通过创新投融资体制,深圳湾科技生态园、深圳科技创新综合大楼、光电产业企业加速器等项目吸引大量社会资金参与,有效缓解了财政资金压力。   (五)重大项目协调服务机制不断完善,投资效益明显提高   市领导、各区及各部门加大重大项目协调力度,健全重大项目协调机制,落实重大项目责任目标制度,有力推动了重大项目建设。54个新建项目中49个项目顺利开工,开工率达91%,同比增长4个百分点;110个续建项目中35个项目竣工投入使用,竣工率32%,同比增长2个百分点,呈现转化速度逐渐加快,竣工投产率持续提升的良好局面,一批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市场竞争力强的项目陆续建成,重大项目投资效益明显提高。   三、主要存在问题   (一)新建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有待加强。新建项目开工率不足和开工时间滞后是影响今年投资完成的一个重要原因。2011年上半年54个新建项目中有23个未开工建设,截至年底仍有5个项目因规划调整和前期工作进度滞后等原因未动工,下半年开工的新建项目完成投资额也较低,影响了新建项目全年的投资完成率。   (二)制约项目建设的用地落实、征地拆迁等工作有待加强。深圳东部过境高速公路、深华快速路、西气东输二线(东段)管道工程(深圳段)、清林径引水调蓄工程、公明供水调蓄工程等项目因征地拆迁工作进展较慢,严重影响建设进度。宗正科技LED光电创新发展中心、怡化电脑金融自助设备制造基地建设项目、中宝生物科技产业基地、陆地方舟新能源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研发及产业化等项目用地仍未落实,致使项目建设一再延迟。   (三)项目建设资金保障能力有待加强。一是今年国家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央行采取上调准备金率和加息等宏观调控政策,缩减银行贷款规模,增加贷款成本,社会投资融资难度进一步增加。二是财政部出台措施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管理,原由我市财政委金融服务中心承担政府直接统贷方式不再适用,特区建发、投控、地铁三大投融资平台建设初步形成。10月,经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会审议通过,政府统筹融资年度计划已由200亿元调整为149亿元,市级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年度投资总规模相应由447亿元调整为396亿元。   (四)项目审批及跨区域、跨部门沟通协调有待加强。长安标致合资项目、深圳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下半年才获国家批复,导致年度计划无法完成。轨道交通三期7、9、11号线工程工可研报告刚通过中资公司评审,获国家批复仍需时间;厦深铁路、东部过境高速公路等跨地区项目,土地征用、手续报批和协调难度较大,进度较慢,上述问题需要各主管部门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省政府有关部门、周边地市的联络和协调,争取支持。   四、2012年推进重大项目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实行重大项目审批便利直通车制度   政府各审批部门严格按照公布的便利直通车措施,为重大项目建设单位提供优质高效的审批服务。监察部门对重大项目审批事项实行全过程电子监察,对影响便利直通车服务的行政过错行为和行政效能问题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二)实行重大项目责任目标制度   市政府与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以及市政府相关部门签订重大建设项目责任书,各责任部门按照责任书的规定目标,协调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工作。市发展改革委每月汇总重大项目进展,按完成情况对责任部门进行月度排名通报。   (三)实行重大项目专人协调制度   重大项目责任部门指定专人负责跟踪、协调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本部门内部的所有事项,公开联系方式。对市领导协调会议决定和责任部门协调推进的事项,由主办部门会同所在区为重大项目建设单位提供贴身服务。   (四)实行重大项目推进联席会议制度   对一批“重中之重”项目(含省重点项目)由分管市领导对口推进,加大协调力度。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科工贸信委、规划国土委、人居环境委、住房建设局等部门和相关区政府每月召开重大项目联席会议,分批筛选亟需推进的重大前期项目与可供应土地衔接“配对”,推动项目快速落地。   (五)实行投融资改革项目优先服务制度   加大重大项目投融资改革力度,创新投融资模式,积极探索社会资金参与基础类、民生类、公益类重大项目投资的融资模式。投融资改革项目优先列入重大项目计划,并予以优先协调、优先服务,协助落实投融资所需的用地、行政审批等问题,确保创新投融资模式的重大项目早日建成。   (六)实行重大项目稽察和后评估制度   市发展改革委(稽察办)加强对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的稽察工作,规范项目基本建设管理程序,提高项目管理水平。重点对社会影响较大的重大项目开展后评估工作,及时将评估结果和建议措施提交市政府相关决策机构。   (七)实行重大项目动态管理制度   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建设一批的滚动管理原则,建立全市重大项目管理系统,形成重大项目储备库、重大培育项目、重大前期项目、重大建设项目的梯度管理模式。市发展改革委根据项目实施情况,适时对年度重大项目计划进行调整。   (八)实行重大项目公众参与制度   积极发挥媒体宣传引导作用,定期通报重大项目进展。通过组织开展市民参观重大项目、召开专题讲座等活动,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增进公众对重大项目的全面了解,营造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